银烛摇红夜未央,月明高树影横塘。 双星落下千林晓,一杵鸣来万籁香。 织女相思天上语,牛郎乞巧日中肠。 人言鹊驾通霄汉,应有灵娥在玉皇。 此诗以七夕传说为背景,通过夜幕、星月、...
银烛摇红夜未央,月明高树影横塘。
双星落下千林晓,一杵鸣来万籁香。
织女相思天上语,牛郎乞巧日中肠。
人言鹊驾通霄汉,应有灵娥在玉皇。
此诗以七夕传说为背景,通过夜幕、星月、双星、鹊桥等意象,构建出天上人间交织的时空画卷。
全诗在静谧与灵动中切换,将神话传说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,既呈现七夕相会的短暂与珍贵,又暗含对永恒情感联结的向往,意境幽远而情感深沉。
首联“银烛摇红夜未央,月明高树影横塘”
以“银烛摇红”点明时间在深夜未尽之时,烛光的暖与夜色的冷形成视觉张力;“月明高树”勾勒出清朗的夜空景象,“影横塘”则通过树影倒映水面,营造静谧中暗藏流动的意境。
此联奠定全诗冷艳而幽深的基调,为后续神话元素的展开铺垫场景。
颔联“双星落下千林晓,一杵鸣来万籁香”
“双星落下”既指星辰西沉,又暗喻牛郎织女相会后暂别,以自然现象隐喻传说结局;“千林晓”以晨光初现暗示时间流逝,暗含短暂相聚的怅惘。
“一杵鸣来”将捣衣声转化为嗅觉体验的“万籁香”,通过通感手法赋予声音以香气,既突破感官界限,又以“万籁”呼应首联的静谧,形成动静交织的诗意层次。
颈联“织女相思天上语,牛郎乞巧日中肠”
直接化用七夕传说,织女“天上语”与牛郎“日中肠”形成对话结构,既点明二人跨越天地的思念,又以“乞巧”民俗连接人间情感。
此联将神话与现实交织,凸显七夕“天上人间共此情”的核心主题,同时“日中”与首联“夜未央”形成时间循环,强化诗作的时空纵深感。
尾联“人言鹊驾通霄汉,应有灵娥在玉皇”
以“鹊驾通霄汉”收束全诗,回应颔联“双星落下”的暂别,暗示鹊桥每年重搭的希望;“灵娥在玉皇”将想象升至天宫,以“灵娥”代指织女或其他仙灵,既保留神话的神秘感,又以“玉皇”暗喻至高无上的情感联结。
此联以开放式的遐想作结,留白处引人回味永恒与瞬间的辩证关系。
全诗通过夜、星、月、鹊等自然与神话意象的层叠交织,构建出七夕传说特有的时空美学。
其冷艳之处在于以静写动(如“影横塘”“万籁香”)、以瞬息喻永恒(如“双星落下”与“鹊驾通霄汉”),在克制与灵动之间,将牛郎织女的短暂相会升华为跨越天地的情感象征。
诗中不见人间烟火,却以“天上语”“日中肠”暗通人心,最终以“灵娥在玉皇”的缥缈之境,完成对永恒情感的精神追寻。